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郭立昌論APEC CEO Summit

越南即將在2017118-10日第二次主辦APEC CEO Summit(亞太經合會領袖會議)APEC是由澳洲總理霍克(Bob Hawke)在1989年倡議成立,台灣在1991年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加入—APEC成立的初衷在促進區域經濟繁榮所以不以「國(state)」互稱,而互稱「經濟體(Economy Bodies)」、或稱「會員經濟體(Member Economies)」。越南到了1998年才加入,與我國和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香港、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泰國與美國共有21個經濟體。
越南在加入APEC後的第八年—2006年即在河內第一次主辦APEC CEO Summit,予各國政經領袖相當深刻的印象。今年第二次主辦更駕輕就熟,地點選擇在峴港(Da Nang),年度主題是Creating new dynamism, fostering a shared future.”(創造新的動能、促進共同未來)
在三天的會議議程裡分為15個節(session)進行:
第一天(Day 1)從下午兩點開始「開幕式(Opening Session)」,接著就探討「全球化的未來(The Future of Globalization)」;主要的議題排在第二天(Day 2),但重頭戲在第三天(Day 3)。第三天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打頭陣,剛剛在1022日贏得大選的安倍想必會對區域經濟整合(Reg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REI)提出他的看法因為安倍曾經出席過河內APEC,加上過去五年的執政心得,內容精彩可期。午餐後,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表演講,這是川普首度參加這項會議,不知會不會有驚人之舉?壓軸的是,中國領導人習進平,主辦單位在議程中用括號“(invited)”(表示已邀請),但不知是否有變數?然後就是「閉幕式(Closing Ceremony)」,由越南主辦單位把棒子交給2018年主辦單位新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APEC主辦經濟體從年初開始即推動各種的高階會議、委員會及小組會議等等,統整各個會議對話的結論,在領袖會議(Leader’s Meeting)中作出結論,並發表「領袖宣言(The Leader’s Declaration)」。面對快速變遷且不確定的全球經濟,APEC仍會持續堅守自由和開放的區域貿易和投資原則,並努力強化國際合作及整合的事工,俾達成1994年訂定的「茂物目標(Bogor Goal)」(1),促進普遍性的繁榮。爰此,「中華台北」的「非政府人士(non-governmental person)」特地在1998年根據發明的「TES(The eStore System)」成果在吉隆坡APEC提案促成「電子商務(E-Commerce)」法案,並進一步在汶萊APEC提出「ICT(資通科技)」的概念,更在2003年把「Global Channel-TES」帶至泰國APEC正式提案促成「RFID(射頻識別)」的廣泛應用,期望在2020年之前落實可多國參與的貿易系統(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簡言之,台灣的非政府人士一步一腳印地貢獻智慧,促成一項項有利於台灣成為「海洋型經濟」的經濟體,以擺脫「海島型經濟」的束縛,也強化區域經濟整合(REI)的意義,同時貫徹APEC的基本精神。

筆者要論的是「APEC是個開放平台」,並無法律強制力這正是國際政治空間受限的台灣最能著力的國際經濟組織,而且是「非政府人士」最能協助政府迴避轄制的最佳國際交流平台。筆者曾經以「K-Horn Science Inc.」之名,在1997年溫哥華APEC協助爭取「APEC Technomart II(第二屆亞太經合會科技交流展)」來台灣,1998年初在台北世貿中心舉行,盛況空前,給各國友人及台灣鄉親獲得甚多新知,尤其是越南代表特別有感。重點是要有擔當的官員與間有志之士共同努力,繼續爭取類似的會議,進而可能在台灣舉行APEC
主辦過APEC的經濟體不但能提高國際地位,本身的經濟發展也會產生正向的變化。如今地處南太平洋的大英協成員國新幾內亞都爭取到主辦APEC,其總人口約一千萬人,人均所得約兩千美元,就能主辦APEC,對比我國的經濟實力,居然都是聽見自我矮化的聲音。猶記當年努力在為「中華台北」爭取權益的中小企業處處長黎昌意先生,筆者明明在200062借漢翔禮堂舉行成果發表會時問他:「過幾天的汶萊APEC要不要去?」他肯定地回答:「要!」但卻在成行之前被拔官,還有人打電話來問「月餅」的莫名問題。
台灣已經錯失許多良機,以至於國際之路舉步惟艱,主辦APEC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但願相關人士能有所改變,以因應今年一直在談的「未來(the Future)」。
1:參閱 <http://apec-experiences.blogspot.tw/>, “To Meet the Bogor Goal by TES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曾經參加APEC各級會議促成諸多法案。